做网站视频用哪个视频编辑软件站长之家权重查询
文章目录
- 第二章 信息技术发展
- 2.2 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
- 2.2.5 人工智能
- 1.技术基础
- 2.关键技术
- 3.应用和发展
第二章 信息技术发展
信息技术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和使用信息的应用技术总称。从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来看,信息技术在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融合创新和持续发展,孕育和产生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支撑当今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基石,代表着当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从宏观上讲,信息技术与信息化、信息系统密不可分。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化的手段,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信息化的需求驱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信息技术的迭代创新。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及其相关的数据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使得人们能更高效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持续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升,从而带动全球信息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投资和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2.2 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
信息技术在智能化、系统化、微型化、云端化的基础上不断融合创新,促进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诞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形成的新模式、新业态等,是信息化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信息系统集成领域未来的重要业务范畴。
2.2.5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指研究和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技术科学。这一概念自1956年被提出后,已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演变。21世纪初,随着大数据、高性能计算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迭代和进步,人工智能进入新一轮的发展热潮,其强大的赋能性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产生了重大且深远的影响,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1.技术基础
人工智能从产生到现在,其发展历程经历了6个主要阶段:起步发展期(1956年至20世纪60年代初)、反思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初)、应用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初至20世纪80年代中)、低迷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中至20世纪90年代中)、稳步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中至2010年)、蓬勃发展期(2011年至今)。
从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可知,其在技术研究方面主要聚焦在热点技术、共性技术和新兴技术三个方面。其中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基础算法的优化改进和实践,以及迁移学习、强化学习、多核学习和多视图学习等新型学习方法是研究探索的热点:自然语言处理相关的特征提取、语义分类、词嵌入等基础技术和模型研究,以及智能自动问答、机器翻译等应用研究也取得诸多的成果:以知识图谱、专家系统为逻辑的系统化分析也在不断地取得突破,大大拓展了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潜在影响。
2.关键技术
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主要涉及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系统等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深入,越来越多新兴的技术也在快速发展中。
1)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是一种自动将模型与数据匹配,并通过训练模型对数据进行“学习”的技术。机器学习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机器学习算法及应用、强化学习算法、近似及优化算法和规划问题等方面,其中常见的学习算法主要包含回归、聚类、分类、近似、估计和优化等基础算法的改进研究,迁移学习、多核学习和多视图学习等强化学习方法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神经网络是机器学习的一种形式,该技术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并用于分类型应用程序。它根据输入、输出、变量权重或将输入与输出关联的“特征”来分析问题。它类似于神经元处理信号的方式。深度学习是通过多等级的特征和变量来预测结果的神经网络模型,得益于当前计算机架构更快的处理速度,这类模型有能力应对成千上万个特征。与早期的统计分析形式不同,深度学习模型中的每个特征通常对于人类观察者而言意义不大,使得该模型的使用难度很大且难以解释。深度学习模型使用一种称为反向传播的技术,通过模型进行预测或对输出进行分类。强化学习是机器学习的另外一种方式,指机器学习系统制订了目标而且迈向目标的每一步都会得到某种形式的奖励。
机器学习模型是以统计为基础的,而且应该将其与常规分析进行对比以明确其价值增量。它们往往比基于人类假设和回归分析的传统“手工”分析模型更准确,但也更复杂和难以解释。相比于传统的统计分析,自动化机器学习模型更容易创建,而且能够揭示更多的数据细节。
2)自然语言处理
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与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它研究能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用自然语言进行有效通信的各种理论和方法。自然语言处理是一门融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数学于一体的科学。因此,这一领域的研究将涉及自然语言,即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所以它与语言学的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有重要的区别。自然语言处理并不是一般地研究自然语言,而在于研制能有效地使用自然语言通信的计算机系统,特别是其中的软件系统。因而它是计算机科学的一部分。
自然语言处理主要应用于机器翻译、舆情监测、自动摘要、观点提取、文本分类、问题回答、文本语义对比、语音识别、中文OCR等方面。
自然语言处理(即实现人机间自然语言通信,或实现自然语言理解和自然语言生成)是十分困难的,困难的根本原因是自然语言文本和对话的各个层次上广泛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歧义性或多义性。自然语言处理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信息抽取、自动文摘/分词、识别转化等,用于解决内容的有效界定、消歧和模糊性、有瑕疵的或不规范的输入、语言行为理解和交互。当前,深度学习技术是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技术支撑,在自然语言处理中需应用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通过对生成的词向量进行学习,以完成自然语言分类、理解的过程。
3)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是一个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通常由人机交互界面、知识库、推理机、解释器、综合数据库、知识获取等6个部分构成,其内部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它能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根据系统中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的决策过程,以便解决那些需要人类专家处理的复杂问题。简而言之,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专家系统的发展已经历了三个阶段,正向第四代过渡和发展。第一代专家系统以高度专业化、求解专门问题的能力强为特点。但在体系结构的完整性、可移植性、系统的透明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存在缺陷,求解问题的能力弱。第二代专家系统属于单学科专业型、应用型系统,其体系结构较完整,移植性方面也有所改善,而且在系统的人机接口、解释机制、知识获取技术、不确定推理技术、增强专家系统的知识表示和推理方法的启发性、通用性等方面都有所改进。第三代专家系统属多学科综合型系统,采用多种人工智能语言,综合采用各种知识表示方法和多种推理机制及控制策略,并运用各种知识工程语言、骨架系统及专家系统开发工具和环境来研制大型综合专家系统。
当前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研究己经进入到第四个阶段,主要研究大型多专家协作系统、多种知识表示、综合知识库、自组织解题机制、多学科协同解题与并行推理、专家系统工具与环境、人工神经网络知识获取及学习机制等。
3.应用和发展
经过60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在算法、算力(计算能力)和算料(数据)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正处于从“不能用”到“可以用”的技术拐点,但是距离“很好用”还存在诸多瓶颈。实现从专用人工智能向通用人工智能的跨越式发展,既是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研究与应用领域的重大挑战,是未来应用和发展的趋势。
(1)从人工智能向人机混合智能发展。借鉴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人机混合智能旨在将人的作用或认知模型引入到人工智能系统中,提升人工智能系统的性能,使人工智能成为人类智能的自然延伸和拓展,通过人机协同更加高效地解决复杂问题。
(2)从“人工+智能”向自主智能系统发展。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大量研究集中在深度学习,但是深度学习的局限是需要大量人工干预,比如人工设计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人工设定应用场景、人工采集和标注大量训练数据、用户需要人工适配智能系统等,非常费时费力。因此,科研人员开始关注减少人工干预的自主智能方法,提高机器智能对环境的自主学习能力。
(3)人工智能将加速与其他学科领域交叉渗透。人工智能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前沿学科和高度交叉的复合型学科,研究范畴广泛而又异常复杂,其发展需要与计算机科学、数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深度融合。借助于生物学、脑科学、生命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突破,将机理变为可计算的模型,人工智能将与更多学科深入地交叉渗透。
(4)人工智能产业将蓬勃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以及政府和产业界投入的日益增长,人工智能应用的云端化将不断加速,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在未来10年将进入高速增长期。“人工智能+X”的创新模式将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日趋成熟,对生产力和产业结构产生革命性影响,并推动人类进入普惠型智能社会。
(5)人工智能的社会学将提上议程。为了确保人工智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使其发展成果造福于民,需要从社会学的角度系统全面地研究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制定完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规避可能的风险,旨在“以有利于整个人类的方式促进和发展友好的人工智能”。